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质构特性在3D打印食品特性检测中的作用

质构特性在3D打印食品特性检测中的作用

浏览次数:1801 发布日期:2021-4-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发展和推广。
 

 
目前3D打印技术在机械加工、材料制作、医疗领域、医疗治疗领域都广泛应用。
 

目前,食品行业被认为是一个3D打印快速普及化的好突破点。3D打印食物,就是在3D打印的流程和原理的基础上,将耗材换为食品材料,从而实现打印出食物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3D打印食物不仅可以实现原材料打印不同形态和设计,还能够通过对不同食物的“分区”,打印出完成度更高的食物,例如巧克力、披萨、饺子等等。
 



由于加工便捷,目前3D打印食品已经受到多个领域的关注,特别是被应用于航天领域等食品加工相对困难的行业。
 

虽然相较于传统的食品制造业,3D打印食物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不过,就当下来看,3D打印技术并不能为食品本身的口感和味道加分,美国奇点大学就公开过用含有类似肉纤维蛋白的食材来打印出肉和皮的方案,但这种食物可能比素肉还让人难以接受,多少会感觉怪怪的,此外,美国宇航局也曾联合部分企业,将昆虫、草和水藻制成的营养粉与水、油混合后做成披萨——由于这种食物的保质期可以长达数十年,因此很适合太空旅行食用,但它同样吃起来不那么令人愉快。
 

 
为使3D打印食品的市场更为广阔,打印出的食品更受消费者接受以及喜爱,因此有必要针对3D打印食品的质构性质进行研究,通过质构仪对3D打印食品的物性进行分析,测定不同原辅料配比及打印工艺下,食品物性的差异,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而使3D打印技术生产的食品也可以保持良好的质构特性,使消费者在食用时能够享受预约的口感。目前已有多家院校采用质构仪对3D打印食品物性进行分析,如江南大学张慜老师团队进行南瓜4D变形结构研究,并发表文章。
 



因此,重视3D打印食品质构测定领域研究,从而让3D打印技术给我们带来口福。

来源: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37656257
E-mail:3152715460@qq.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