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自动化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浏览次数:6324 发布日期:2009-4-28  来源:检验医学信息网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技术近十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数码分类技术集数学、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分析为一体,采用商品化和标准化的配套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卡或条板,可快速准确地对临床数百种常见分离菌进行自动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目前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已在世界范围内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一、微生物数码鉴定法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一些国外公司就研究出借助生物信息编码鉴定细菌的新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医学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科学的细菌鉴定程序,大大提高了细菌鉴定的准确性。目前,微生物编码鉴定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并早已商品化和形成独特的不同细菌鉴定系统。如API、Micro-ID、RapID、Enterotube和Minitek等系统。这种鉴定系统是自动化鉴定系统的基础。

( 一)数码鉴定法基本原理
      数码鉴定是指通过数学的编码技术将细菌的生化反应模式转换成数学模式,给每种细菌的反应模式赋予一组数码,建立数据库或编成检索本。通过对未知菌进行有关生化试验并将生化反应结果转换成数字(编码),查阅检索本或数据库,得到细菌名称。其基本原理是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这一过程已变得非常容易。

1.简要介绍计算步骤:
(1)出现频率(概率)的计算:将记录成阳性或阴性结果转换成出现频率:①对阳性特征,则除以100即得。 ②对阴性特征,除以100的商被1减去即可。③说明:对“0”和“100”,因这2个数太超量,为了使结果不出现过小或过大,而用相似值0.01或0.99值代替。
(2)在每一个分类单位中,将所有测定项目的出现频率相乘,得出总出现频率。
(3)在每个分类菌群中的所有菌的总出现频率相加,除以一个分类单位的总出现频率,乘100,即得鉴定%(%id)
(4)在每个菌群中,再按%id值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将未知菌单次总发生频率除以最典型反应模式单次总发生频率,得到模式频率T值,代表个体与总体的近似值。T值越接近1,个体与总体越接近,鉴定价值越大。按%id大小排序,将相邻两项的%id之比为R,代表着首选条目与次选条目的差距,差距越大,价值越大。如果%id≥80,参考T及R值可作出鉴定。

2.在编码检索本中检索数据谱得出的结果有以下几种形式(以API鉴定系统为例)。
(1)有此数码谱:①有一个或几个菌名条目及相应的鉴定值(%id和T值)。②对鉴定结果好坏的评价,最佳……等。③用小括号列出关键的生化结果及阳性百分率。④有时,鉴定结果不佳或有多条菌名条目,需进一步补充试验项目才能得出良好的鉴定结果。⑤指出某些注意要点,需用“推测性鉴定”,并将此菌送至参考实验室;需用“血清学鉴定”,作进一步的证实等。
(2)无此数码谱:可能有以下原因:①此生化谱太不典型。②不能接受,鉴定值低(%id<80.0)。③可疑。需进一步确认是否纯培养,重新鉴定,可与供应商技术服务部联系。

3. 结果解释
(1)如果排序第一的细菌%id≥80.0,则可将未知菌鉴定在此条目中,并按%id值的大小对鉴定的可信度作出评价。%id≥99.9和T≥0.75为最佳的鉴定;%id 99.0~98.9之间,T≥0.5为很好的鉴定;%id 90.0~98.9之间,T≥0.25为好的鉴定;%id 80.0~89.9之间为可接受的鉴定。
(2)如果第一条目的%id<80.0,则将前2个条目的%id加在一起,若仍不足80.0,则将前3个%id相加。若≥80.0,则有2种可能:①为同种细菌,可能是不同生物型。②为同一菌属的不同种。
如果相加的几个条目既不属于同一细菌种,又不属于同一细菌属,在评价中会指出“补充生化反应”的项目及阳性反应率,可通过这些生化反应将几种菌区分开来。若前3个条目的和<80.0,则为不可接受的结果。
(二)数码鉴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国内外已有许多种用于临床细菌鉴定的数码鉴定系统,为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细菌的鉴定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
 
二、自动化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
  自动化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为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药敏试验提供了有力工具。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因不同的仪器和系统而异。不同的细菌对底物的反应不同是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的基础,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鉴定系统配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培养物浓度、孵育条件和结果判定等。大多鉴定系统采用细菌分解底物后反应液中pH的变化,色原性或荧光原性底物的酶解,测定挥发或不挥发酸,或识别是否生长等方法来分析鉴定细菌。
药敏试验分析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抗生素微量稀释在条孔或条板中,加入菌悬液孵育后放入仪器或在仪器中直接孵育,通过测定细菌生长的浊度,或测定培养基中荧光指示剂的强度或荧光原性物质的水解,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浊度的增加提示细菌生长,根据判断标准解释敏感或耐药。
 
( 一)半自动化细菌鉴定和/或药敏分析系统
1.VITEK-ATB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VITEK-ATB是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由计算机和读数器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程序包括ATB和API的鉴定数据库、ATB的药敏数据库、数据储存和分析系统及药敏专家系统。鉴定和药敏反应板在机外孵育后,一次性上机读取结果,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报告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

2.Auto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AutoScan-4是由Dade MicroScan公司生产,由计算机和读数器两部分组成。鉴定和药敏反应板在机外孵育后,一次性上机,自动判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亦可人工进行判读,将编码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评定结果。有鉴定及鉴定药敏复合板两种测试卡。

3.BBLTM CrystalTM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BBLTM CrystalTM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是BD公司产品,将传统的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与先进的荧光增强显色技术结合以设计鉴定反应最佳组合。反应板在机外孵育后,上机自动判读鉴定结果。配套提供独立分装的鉴定用肉汤试管,确保无菌状态,使用方便。配套比浊仪可快速调配所需浊度的菌液

4.AutoReader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AutoReader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是Trek Diagnostic Systems LTD.产品,由计算机和读数仪等组成。采用荧光测定法,反应板在机外作定时孵育后,上机读数,由SAMS软件评定测定结果,也可通过SAMS系统人工确认法输入计算,或完全由人工输入作评定。所用鉴定板和药敏板与全自动机型中的反应板是一样的。

5.抑菌圈直径测量仪
     抑菌圈直径测量仪有BIOMIC(Giles Scientific Inc),AccuZone System (AccuMed International Inc) ,SIRSCAN (SIRSCAN) 等三种单板读取机,已在临床应用。经孵育后的药敏平板,被仪器的图象分析系统识别并计算抑菌圈直径。根据判断标准,报告药敏试验结果。这些仪器可减少人工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差异及主观判断错误。BIOMIC系统宣称能根据抑菌圈大小来计算MIC,值得注意的是该类仪器对抑菌圈内模糊生长或微小的菌落不能正确识别,而这些菌落对细菌的耐药性的判定至关重要,读取每个平板时必须进行人工观察。

(二)全自动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
1.VITEK 系统
     VITEK AMS是由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第一代产品有以下四个规格VITEK AMS 32、60、120、240。由计算机主机、孵育箱/读取器、充填机/封口机、打印机等组成。鉴定原理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理化性质不同,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pH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在每张卡上有30项生化反应。由计算机控制的读数器,每隔1h对各反应孔底物进行光扫描,并读数一次,动态观察反应变化。一旦鉴定卡内的终点指示孔到临界值,则指示此卡已完成。系统最后一次读数后,将所得的生物数码与菌种数据库标准菌的生物模型相比较,得到相似系统鉴定值,并自动打印出实验报告。
     获得细菌的纯培养后,调整菌悬液浓度,根据不同的细菌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卡片,在充液仓中对卡片进行充液。置孵育箱/读数器中孵育,自动定时测试、读取数据和判断结果。VITEK可快速鉴定包括各种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细菌、苛氧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厌氧菌和酵母菌等500种临床病原菌。具有20多种药敏测试卡、97种抗生素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试卡,快速检测细菌药敏情况。
     该系统有根据细菌耐药规律而设定的专家系统,可帮助校正和修改结果。对于专家系统提示的不可能的或极少见的耐药表型应予以充分重视,需采用确认试验重新鉴定。如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泰能耐药的肠杆菌,对青霉素耐药的β溶血性链球菌等。
      VITEK-2是生物-梅里埃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微生物分析仪,其工作原理与VITEK AMS没有大的差别,但它的容量更大,自动化程度更高,并且使用64孔的反应卡片,鉴定更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

2. MicroScan Walk/ Away系统
      MicroScan Walk/ Away系统由主机、真空加样器、孵育箱/读取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除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外,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鉴定板有普通板和快速板两种,普通板获得结果需要16~18h,快速板测定只需2~3.5h。该系统有8种鉴定反应板,可鉴定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酵母菌、嗜血杆菌和奈瑟菌等近800种细菌。药敏部分采用比浊法进行测定,90%菌株可在5.5h内获得对17~33种抗菌药物的MIC值。此系统有walk / Away-40和96两个型号,40或96分别代表该系统可同时容纳40或96个测试板。

3.PHOENIXTM 系统
      PHOENIXTM System是新一代全自动快速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由BD公司生产。鉴定试验采用BD专利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的原理。药敏试验采用传统比浊法和BD专利呈色(Chromogenic)反应双重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仪器由主机、比浊仪、微生物专家系统等组成。有PHOENIXTM 100或50 二种型号。PHOENIXTM 100型分别可进行100个鉴定试验和100个药敏试验。可鉴定革兰氏阳性菌139种、革兰氏阴性菌158种。有鉴定板、药敏板或鉴定/药敏复合板3种可供选择。每个鉴定药敏复合板有51孔用于鉴定试验,85孔用于药敏试验,可同时进行17种抗菌素5种浓度或28种抗菌素3种浓度的MIC药敏试验。90%细菌的鉴定在3~6h完成,鉴定准确率大于90%,85%的细菌药敏试验在4~6h内出结果。

4.SENSITITRE ARIS系统
      该系统由计算机主机、孵育箱/读数仪、全自动加样器等组成。在培养箱中设置可存放64块板的转盘,每块板均能检测3个标本,故同时可检测192个菌种标本。在测定板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使其与细菌产生的酶结合成荧光物质。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分析不同生化底物所反映出的荧光物质,通过荧光读数仪检测板孔中荧光Biocide和Willcox值来鉴定细菌。该系统的药敏试验有两种测定法,即当采用人工判定时为比浊法,当采用仪器自动判读时为荧光测定法。但均参照NCCLS的标准和规则来解释结果。大多数菌种均可在5小时内报告检验结果。通常有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苛氧菌及真菌鉴定板和300多种抗菌药物不同组合的药敏板及鉴定/药敏复合板。

(三)使用自动化鉴定仪的局限性
1.自动化鉴定系统是根据数据库中所提供的背景资料鉴定细菌,数据库资料的不完整将直接影响鉴定的准确性。目前为止,尚无一个鉴定系统能包括所有的细菌鉴定资料。对细菌的分类是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因此鉴定也以传统的手工鉴定方法为“金标准”。使用自动化鉴定仪的实验室,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手工鉴定基础与操作技能培训。
2.细菌的分类系统随着人们对细菌本质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演变,使用自动化鉴定仪的实验室应经常与生产厂家联系,及时更新数据库。实验室技术人员应了解细菌分类的最新变化,便于在系统更新之前即可进行手工修改。
3.通过自动化鉴定仪得出的结果,必须与其它已获得的生物性状(如标本来源、菌落特征及其它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核对,以避免错误的鉴定。
 
三、自动化的血液细菌培养系统
  正常血液是无菌的,细菌侵入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极为重要。传统的血培养是抽取5ml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中,放入孵箱,每天观察结果,费时费力,不能及时发阳性结果,易延误诊断。
      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主要优点是可以在较短培养时间内提示出血液培养瓶中有无微生物的存在。

1.BACTEC系列
      BACTEC460、NR-730是早期的血液培养仪,目前基本上已被BACTEC9000系列替代(包括9050、9120和9240三种型号,可分别容纳50、120和240个培养瓶)。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培养基内的营养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激活瓶底部预埋的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高度敏感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的激发下放出荧光,荧光的强度变化直接反映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来判断瓶内有无微生物生长。根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该系统配置了标准需氧/厌氧培养瓶、有中和抗菌药物的树脂培养瓶、厌氧菌和真菌等多种培养瓶。细菌培养生长曲线、结果等均可在联机的计算机上显示出来。

2.BacT/Alert系统
      该系统有BacT/Alert48、72、96、120、240及3D等型号。主要测定原理为当培养瓶内有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经过半透膜渗透至瓶底,与固定于瓶底的Novel/CO2感应器结合,产生颜色变化,通过光电检测得知二氧化碳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在曲线图上反映、分析、判断阴性或阳性结果,并及时报警。该系统可在任何时间内放入培养瓶,通过条码识别允许该标本进入系统,并连续跟踪监测。系统配置有需氧培养瓶、厌氧培养瓶、中和抗生素需氧瓶、中和抗生素厌氧瓶、小儿培养瓶、血液分枝杆菌培养瓶和痰液分枝杆菌培养瓶等。
 
3. VITAL系统
      主要测定原理为使用均质荧光技术的快速培养系统,培养瓶内的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荧光底物,当细菌生长后,产生的质子、电子和离子与荧光分子结合后,使荧光物变成无荧光化合物,通过测量每瓶内荧光强度来反映细菌生长情况。

4.ESP血培养系统
      主要测定原理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氧,产生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导致培养瓶内压力改变。该系统采用气压传感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瓶内压力变化,报警提示有细菌生长。

四、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
     结核分枝杆菌的经典培养是将标本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定时观察,15天后生长的为可疑菌落。判定阴性需8周时间,要完成阳性病例的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需2~3个月,且阳性率低,不易标准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采用14C棕榈酸作为底物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使快速分离及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成为可能。第一代的仪器为BD公司的BACTEC 460TMTB培养仪,由于14C的放射性环境污染及探针穿刺开放等缺陷,基本上已被淘汰。BACTEC 9000系列为了克服放射性的缺陷,改用荧光增强技术。由于分枝杆菌的生长需要添加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检测培养瓶中氧浓度的变化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更加敏感直接。BACTEC 9000系列利用对氧浓度敏感的荧光物质,来测定培养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BACTECTMMYCO/FTIC(含溶血素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适用于血液及无菌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的检测。由于添加了溶血素,破坏了红细胞等血细胞对氧的利用,避免了假阳性。BACTECTMMYCO/FSPuta培养适用于其它污染标本的使用。在此二种瓶中有阳性生长时,需鉴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还是真菌及其它细菌生长所引起的阳性,它们仅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

      BACTEC960和BacT/ALERT3D系统,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初代培养、阳性结果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对标本的消化处理后,接种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管。培养管的基本组成为:①改良Middle Brook 7H9分枝杆菌专用增菌肉汤。②抗菌剂 两性霉素B,阿洛西林,奈啶酸,多粘菌素B,甲氧嘧啶,万古霉素。③营养添加剂。平均阳性检出时间为9~13d,鉴定4~5d。大大加快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

      还有一些适用于小型实验室的手工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系统。包括标本前处理管、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管、鉴定试验管、药敏试验管及荧光判读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