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日,卓微科技在慕尼黑生化分析展上举办了细胞治疗过程工艺产业化技术研讨会暨卓微科技2018新品发布会,FIL PLUS、FIL PRO和CC PLUS三款高精度快速细胞计数仪产品惊艳亮相。70余位细胞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就细胞治疗新技术、新工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旭东博士在会议现场接受了本站编辑的采访。
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旭东博士
2018年,卓微科技接连推出了三款新产品:FIL PLUS高精度流式图像计数仪,专用于PBMC、小鼠细胞等活性分析和精准计数;PRO系列高通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配备24孔进样器,可编程,全自动染色与混样;CC PLUS掌上库尔特计数仪,内置电池,便携可移,应用范围广,创造性地实现了样本的快速绝对计数,且适用于孢子、藻类、花粉等其他颗粒物。
据吴旭东博士介绍,卓微科技一直专注于质控、计数、活性等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检测问题。最新的FIL PLUS和FIL PRO能够很好地满足细胞治疗领域中PBMC快速检测及质控方面的高通量检测需求;而另一款新品CC PLUS则能够覆盖0.5μm到200μm粒径范围内的所有生物颗粒样本的快速检测计数。
新品实拍(由左向右):FIL PLUS高精度流式图像计数仪,PRO系列高通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CC PLUS掌上库尔特计数仪
应用微流控技术,解决行业刚需问题
目前,大部分细胞计数设备都无法做到PBMC的活性检测,主要原因在于细胞太小,聚焦分层很严重,造成了检测图像的模糊不清,无法进行准确分析。而卓微科技则采用了微流控技术方法,能够将细胞聚焦层控制在非常薄的几微米或十几微米,图像清晰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配合库尔特阻抗学检测,实现了检测样本的全部绝对计数,提供了针对PBMC等更小细胞的精准分析检测。另外,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的24孔进样装置能够为各类应用提供有效的高通量进样解决方案。
微流控技术的应用是卓微产品的最大特点,基于这一技术,卓微自主研发了高效的流路管理系统,可实现仪器的无耗材和自清洗,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使得单次检测成本仅需不到1元。同时,验证实验标明,卓微独特的流动性和流路设计能够实现检测器的充分清洗,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的样品交叉污染。
PRO系列高通量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完全自主设计,铸造产品核心竞争力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卓微科技自诞生以来的所有产品都是完全独立研发和设计的,从核心技术、仪器构造到操作软件、外观设计,已拥有40余项知识产权。“我们的技术体系拥有非常坚固的护城河’,这是我们得以在市场上充分体现差异化的基础,也是卓微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吴旭东博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卓微科技的所有产品外观均由中央美院及资深专业团队设计完成,在用户界面和操作软件方面,更是下了大功夫。吴博告诉我们,软件端不仅决定着用户体验,而且关系到整个检测的数据管理问题。在这方面,卓微拥有专门的软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不断开发和优化产品的软件界面和功能,以保证良好的操控和数据管理性能,并尽可能地提高用户友好程度。
CC PLUS掌上库尔特计数仪
专注性能与品质
在谈及仪器的价格定位时,吴博表示,在产品定位的整体考量体系中,卓微首先考虑的始终是性能、品质以及用户需求和体验,最后才是成本和价格因素。“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性能和质量做到最好,保证良好的友好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尽可能高的性价比。国产仪器也能够做的很好,而不是只能一味的拼价格,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理念,也希望能够用我们做出的产品来证明”。
卓微科技工程师李会娟向嘉宾介绍JIMBIO PRO使用细节
倾听反馈,满足需求
自2018年年初开始,卓微开展了大范围的产品试用活动,获得了很好的反馈,目前已在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厦门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完成装机,初步奠定了用户基础。“用户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产品定义的输入口,同时也在帮助我们建立产品口碑。在技术层面上我们也得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眼前几款新品的功能和设计几乎全部来自于用户反馈给我们的需求和建议。自我们第一代产品开始进入用户端开始,用户便告诉我们,细胞治疗领域中的PBMC细胞太小,无法通过现有手段进行检测,我们得知这些需求之后,快速地投入研发了这些产品,以满足用户端的需求,这就是卓微一直很看重的行业良性发展。”
据了解,卓微拥有非常出色的市场和售后服务团队,时刻与用户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用户端有任何需求,能够做到24小时之内响应,48小时之内给出明确反馈和解决办法。
参会嘉宾近距离体验
深耕细胞检测,发挥技术特长
当被问及卓微科技未来的产品研发方向时,吴博表示,卓微将继续在细胞治疗领域中尽最大努力做出更优秀的解决方案,但具体的研发细节暂不方便公开,敬请期待。另外,在不断累积细胞检测领域技术实力的同时,卓微也势必会向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如分子学、医学等方向横向拓展,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