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采用华联芯片发表的3篇论文
浏览次数:2747 发布日期:2012-10-17
来源:本站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九月份采用华联芯片发表的 3 篇论文
2012.09 本月份采用华联生技芯片发表的期刊论文有 3篇,发表的单位横跨亚洲、美洲与欧洲,分别是韩国天主教大学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Korea)、美国州立伟恩大学医学院(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SA)和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Leibniz University of Hannover, Germany);三篇皆采用human whole genome OneArray® Microarrays (Phalanx Biotech Group) 做为研究的检测标准。应用范围:从基因对于乳癌患者预后评估、胰腺癌基因影响的验证与不同类油脂对胆固醇基因调控的影响。
华联特别精选本月论文做摘要介绍,内容如下:韩国加图利大学微生物学系 Dr. Chung 团队提出NUPR1 基因与 ERBB2 基因拷贝数的增加与早期乳癌预后不佳有关。乳癌是乳腺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不正常分裂与增生,形成高破坏与转移能力之恶性肿瘤。美国癌症联合委员 (AJCC) 依肿瘤的生长与扩散情况将临床乳癌分成五期,此分期是为了协助医师选择优化的治疗方式与预后评估。然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乳癌病患在经过手术治疗后,五年存活率约为80-88 %,代表有10-20 %的早期乳癌病患之预后状况较差。
染色体的改变与后续导致的基因表现异常在临床病征或预后扮演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亦发现一些与乳癌相关的基因。Dr. Chung 团队收集 48 个早期乳癌病患的临床检体,以华联人类表达谱芯片(HOA)进行芯片式全基因体 (array-CGH) 定量分析,找到 6个反复改变区域 (recurrently altered regions) 普遍出现在乳癌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族群中,其中高拷贝数之17q12 (NUPR1基因)与16q11.2 (ERBB2基因) 区域与存活率低有显著相关性 (P = 0.0186 及 P = 0.0186)。NUPR1基因是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与基因转录作用之转录因子,ERBB2基因可能与促进多种癌症(包含乳癌)的肿瘤生长及恶化有关。此两种基因的拷贝数增加,可能是透过加速乳癌细胞分裂、增生的机制,而使病患预后较差。此研究成果预期能提供临床医师一个新的、有效的乳癌预测指标。
更多有关华联产品,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