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探析:
对于超九成2010届毕业生遭遇职场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刘艳华表示,“这很正常!”
她指出,大学生就业的第一年面临角色、环境、职责核心及生活条件四大转型,必然会或多或少出现不适应。首先,是角色转型,即从拥有若干次补考机会的学生转化成需要对工作成果负责任的职场人,会感到有压力;其次是环境转型,在工作环境中,各种约束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这也会让相对单纯的毕业生不适应;同时,职责核心也转变了,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成绩不合格还可以补考,而工作后,要以岗位为本,且必须在本职工作上做出贡献才能得到认可。另外,进入社会后,毕业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要从以往的家庭呵护中独立出来,独立承担并安排自己的生活,这会增加一些人的苦恼。
“面对这些转型,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没有能通过实习、实践等途径获得职场环境体验,那必然会感到不适,并有受挫感。” 刘艳华说,这是每个职场新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因此,无论在校生和毕业生都不需要太担忧或气馁。
专家支招:积极应对,破解5大问题
针对2010届毕业生在职场中遇到的主要的5大问题,刘艳华也一一支招。
妙招1:低下头踏实做事找方向
“个人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是调查中,三成毕业生在职场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刘艳华认为,这与大学生入职前对所选择的工作的期望值偏高以及缺乏个人职业规划有关。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首选是调整期望值,要明白每份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而现实生活中,“杜拉拉”似的2年升主管的短、平、快的职业路也几乎是不存在的。其次,静下心来,做个个人规划,这有助于自己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如果实在理不出规划,那么就干脆沉下心来,低下头,踏踏实实把自己当前的工作做好。”刘艳华说,有很多时候,职业方向往往是在有一定的职场体验后才能找到的。
妙招2:学理财补经济一课
针对21%的应届毕业生因为“负翁”的消费习惯而倍感经济压力的困惑,刘艳华认为,这是大家在补“学生时期感觉不到的挣钱辛苦”的体验以及大学不会理财的课程,很必然,也很珍贵。而学习理财,是解决经济问题的较好途径,同时,也是全方位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妙招3:自我调适缓解工作压力
调查中,14%的学生感觉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强度太大。刘艳华指出,这并不是大学生独有的,而是整个实现社会所有职场人都面临的客观问题。惟一的途径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承受力,寻找自我放松、解压的方式。比如做喜欢的运动、听音乐等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
妙招4:再学习弥补知识不足
“知识永远是不够用的!”刘艳华指出,书本知识滞后是客观的,因此,有11%的大学生毕业后,感觉所掌握的知识在现实工作中不够用,也很正常。而再学习、深造和在工作中总结学习,是弥补知识不足的途径。
有调查显示,大学学到的知识能用到一成就不错了,90%的需要在工作中、生活、社会中学。因此,刘艳华建议在校大学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妙招5:兴趣可发展,不可强调
应届毕业生半年内跳槽频繁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很多人的理由是:“没啥意思。”对此,刘艳华指出,工作与兴趣完全符合,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不能过分强调兴趣。因为兴趣是阶段性的,也许这个阶段满足你这个兴趣,但到另一个阶段又不能如你意愿了。如很多人找工作时觉得户口很重要,于是选择了某个工作,但等真正工作后,又发现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了。刘艳华说,每个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你的要求,职场新人能做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澄清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另外,刘艳华提醒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兴趣是可发展的,要善于在当前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寻找、发展、定位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