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才算创业公司?
浏览次数:777 发布日期:2015-5-13 17:56:00
来源:新芽NewSee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经常阅读科技媒体,你会看到文中偶尔会提到“创业公司”。许多人认为创业公司就是那些快速增长、希望成为下一个哪怕园区的维护成本高到无法再让机器人每周四向来宾献上日本清酒的落伍巨头。
那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创业公司呢?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有大量公司经常被冠以“创业公司”的头衔,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Uber是创业公司吗?
当然不是。你疯狂的叔叔在地下室创办的那家帮助人们将尾翼更牢固地粘在玩具火箭上的公司属于创业公司吗?也不是,这是一家注定要失败的公司。
有一家科技公司成立仅一年时间,只有14名员工,融资总额为43.7万美元,每个月都在大举烧钱以维持每个季度环比营收增长,它属不属于创业公司呢?答案是肯定的。
当然,在创业公司的定义上存在着一个模糊地带,下面我来帮助大家厘清。
对于创业公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但几乎每一个人的定义又都是错的。我曾在Twitter上面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大家给出的回答五花八门:它是否经受住了盈利的考验?它的创立时间?它的管理架构?
我还就这个问题征求了多位风险投资人的看法,Epic Ventures的克里斯托弗·卡尔德(Christopher Calder)提出了管理层的问题,凯鹏华盈的马特·墨菲(Matt Murphy)提出了盈利问题,而Charles River的拉斐尔·克拉尔斯(Rafael Corrales)则认为应该从增长的层面来定义创业公司。
在这些问题上,亚马逊的亏损十分严重,Uber创立时间已超过5年,即便是创业公司在创立初期也可以具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构架。所以,上面给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无法全面定义创业公司的特征。
相反,我认为我们可以基于“50”、“100”和“500”的规则来定义创业公司—这一规则是我自创的。以下即是我对该规则的解读:如果你的公司符合以下任意一条标准,你都应该脱下创业公司的“制服”,同时还要明白你只是另一家寻求实施首次公开募股(IPO)或是尽量避免首次公开募股的科技公司而已:
营收运转率(revenue run rate)5000 万(50 million)美元(前 12 个月);
员工总数在 100 人及以上;
估值超过 5 亿(500 million)美元。
所以,如果你的公司估值为4.99亿美元,同时拥有99名员工,且当前一年的营收运转率4900万美元,那么恭喜你,你们仍然属于创业公司。(实际上,如果你公司的估值10倍于未来的营收,同时每员工收入接近50万美元,那么你就是一家创业公司。)
这三个数字—50、100 和 500,的确可成为定义创业公司的有用且持久的一般标准。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Mattermark和Buffer都是创业公司。Mattermark在新一轮融资后的估值、每年经常性收入和员工总数分别为2500万美元、150 万美元和27人,所有这三项数据都达到了标准。Buffer在上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6000万美元,当前营收运转率为480万美元,员工人数为30人。它同样达到了标准!
然而,小米、Uber 和“独角兽俱乐部”(Unicorn Club)的剩余成员已不再属于创业公司,他们都是“独角兽”。究竟什么公司属于“独角兽”呢?即2010年以后在量化宽松和低利率背景下进行融资的科技企业,那个时候,宽松的融资环境让私营公司不再选择上市—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他们的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
但即便“独角兽”是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他们依旧不属于创业公司。
最后,谁会将一家估值达到400亿美元的公司看作是创业公司呢?对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的正常定义如下:
小盘股:市值介于3亿美元至20亿美元之间;
中盘股:市值介于2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
大盘股:市值超过100亿美元。
所以,根据正常且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不仅远远不符合“创业公司”的标准,而且根据我们的规则,它的估值毫不逊色于当前市值最高的一些业务相似的上市公司。有许多公司增长快速,但并不是每一家都属于创业公司。
(注:本文转载自新芽NewSeed,原文标题《什么是创业公司:年营收低于5千万美金,员工少于百人,估值低于5亿美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