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已经快要过去了,在这个多事之秋里,对于职场上经过一年的抗压锻炼的职场人士早已噤若寒蝉,不敢吱声。对于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一年也许要经历一番求职路上的“血拼”。
而对于抱着工作饭碗的人来讲,卧槽、降薪、降福利,还是忍着点吧。
对于那些跳槽的人而言,你们是有勇气的,为了梦想走在路上,注定付出的要更多。
1.《劳动法》
自传出新法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消息,中国的很多大企业,就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采取了辞退员工或者劝服员工辞职等做法,使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工龄“归零”。以华为“辞职门”事件最为典型,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华为辞职风波之后,企业让劳动者改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几乎成为这个年末掀起的一股令人担忧的风潮。劳动者担心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真正能够得到保护?进入08年,大家对新法一定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相信这场全民解读新法的盛大“集会”还将延续。
2.晒工资
越来越多的网民竞相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晒晒太阳、与人分享、进行比较、任人评说。一些门户类网站还对所有的工资条进行了归类,把全国各行业的工资大全晒出来,网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资“晒“场。当然,晒工资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但通过调查,很多人在网上晒工资都是为了叫哭叫穷,薪资差异的公开化必定会引起人们更大的心理恐慌,影响职场人的稳定发展,导致更多人一味地注重薪资待遇,忽略了内职业生涯的成长,而这才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
3.CPI
从猪肉开始,食用油、鸡蛋、方便面、牛奶等纷纷提价。今年CPI的上涨,食品部分的涨幅最大,而食品又是人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因而大家感受强烈。“CPI”(消费价格指数),这个过去中国普通百姓并不熟悉的英文缩写,迅速蹿升为媒体及百姓频繁提及的关键词。物价上涨明显增加了百姓生活支出,而对一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每一次物价指数刷新更深深刺痛着他们的神经。职场人关心CPI变化的同时,更关心工资的涨幅。所以08年常听到的一句埋怨便是:“什么都涨,工资依然不涨!”
4.白领标准
“在广州,月工资4750元算白领;在上海,5350元才算白领;在成都,1900元就算白领;在拉萨,900元也算白领……”
中国社科院公布了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白领”这样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传统媒体和网络纷纷开始大动干戈地讨论并质疑白领标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白领”呢?“白领”生活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白领”还属于令人羡慕的“高贵职业”吗?一场关于“白领”标准的大讨论正火热“上演”。
5.金融危机
一条在白领中互传的短信印证了金融危机下白领的职场心态。短信写道:“金融危机下不要干的几大事: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因为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的时才有朋友帮忙。”
6.裁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而此时此刻恰好是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对IT行业影响的写照。自从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全球各大IT厂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进而纷纷开始裁员。因此,“裁员”入选今年的十大关键词之一也不太让人感到意外。
7.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职业因其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丰厚的福利待遇受到职场人士的追捧。据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公务员仍然是职场的大热选择。部分岗位出现几千人争一,甚至更惨烈的局面也不意外。
当然,2008年的公务员考试也可能出现一些改革,在招考标准、流程上可能出现与以往有所不同之处。部分公务员报考条件放宽,学历降低,专业松绑,在招考条件和流程上更加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为更多的应届大学生和在职人士提供进入公务员职业的机会。
8.卧槽
“平均2到3年换一份工作在国内职场上已司空见惯,而跳槽自然也是职场人士最普遍的关注焦点。预计2008一年职场人士跳槽的频度、广度与深度都将比往年更进一步。”
没想到从跳槽到卧槽并不很远,只要给他一场金融危机就好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相对于疲于奔命的跳槽,职场人更愿意选择卧槽,因为天寒,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
9.穷忙族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越来越多的白领用这段话形容自己的生活,称自己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疲于奔命的忙碌使他们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忘记了理想的色彩,感到前途茫茫,不知路在何方。“穷忙”就像个漩涡,从美国发源到中国职场扩散,由于社会转型、个人心态及职场规划不当等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这个漩涡难抽身。
10.降薪
发不发年终奖,势必会成为这段时间里职场最热门、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更令人沮丧的,恐怕是降薪给大众带来的恐慌。相比于降薪,那么被裁员的职场人才更应该叫苦连天。
在西祠论坛上,一篇“你今年年终降薪了吗?”也引起了不少好事网友的口诛笔伐,回帖的不少网友声称,在长三角的一些制造业职位中,降薪50%并不少见,“总比珠三角的关闭强多了吧。”一位长三角地区的网友不无讽刺地说。